要闻动态
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一场一评”第三场召开
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一场一评”第三场
8月11日上午,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一场一评”第三场在邯郸市希尔顿欢朋酒店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蒋慧明,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宋德全,中华曲艺学会常务副会长葛庆龙,原火箭军文工团创作室一级编剧孙晨,河北省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袁冀民,聊城大学曲艺研究所所长贾振鑫等6名专家,和福州曲艺《滴水人家》等5部作品的主创代表、创作人才研修班学员共60余人参加活动。主创人员依次介绍了作品的创作演出情况,随后专家对剧目进行了逐一点评。研讨会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副处长柯凡主持,邯郸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豪,理事郭宽、王成列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蒋慧明
蒋慧明提出,前一天演出的5个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审美都践行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理念。福州曲艺《滴水人家》与该团一直以来坚持的创作理念息息相关,该剧的题材和形式是亮点,福州评话和福州曲艺在一起,用情串联起了整部戏,同时她也指出在故事的侧重讲述层面可以设立一个人物,用事件和具体人物话语来增强剧目合理性;苏州评弹《永远的怀念·爱在永远》中两个年轻演员能把半个世纪之前的故事生动演绎,实属难得,但因其是中篇,缺乏铺叙和心理独白,加之展演时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理解和情感共鸣,开篇可以尝试加入说白;评弹《战·无硝烟》在创新方面有改进,以灯光和评弹音乐换场,保持了剧团的一贯风格,她建议剧团以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演出需要,剪辑出不同的市场表演形式,打造核心唱段,让年轻演员能够接下来,让作品立得住、传得开。
原火箭军文工团创作室一级编剧孙晨
孙晨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指出福州曲艺《滴水人家》的叙事要讲究诉说顺序和篇幅着重问题;西河大鼓《我是说书人》的声腔和台风能够抓住观众,但单停留在讲故事上,缺乏高潮;二人转《守岛夫妻哨》和评弹《战·无硝烟》体现了青年演员驾驭舞台的能力,后者的文学性也是无可挑剔的。
中华曲艺学会常务副会长葛庆龙
葛庆龙表示从整体上看节目质量都非常高,编创演职人员下足功夫,曲艺的特色完美体现。剧目的地方性特色突出,也兼具通俗性和简便性、综合性,易于观众理解接受。他建议河北的西河大鼓多创作一些反映时代先进人物和歌颂主旋律的作品。
聊城大学曲艺研究所所长贾振鑫
贾振鑫重点强调了曲艺创作问题,提出趣味是曲艺审美的生命,曲艺是语言艺术,要用语言表达信息,再通过演员的表演呈现给观众。二人转《守岛夫妻哨》和西河大鼓《我是说书人》是特别接地气的节目;评弹《战·无硝烟》作为大型剧目,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上做到了两者兼顾,从中可思考曲艺审美层次问题;《滴水人家》在编导上下足功夫,前半段观感流畅舒服,但后半段情节表现有磕绊之处,头绪过多。
河北省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袁冀民
袁冀民表示此次展演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也给了大家很高的艺术享受。评弹节目非常美,值得北方曲艺尤其是河北的节目学习借鉴。西河大鼓《我是说书人》小巧灵动,词曲立意都不错,但稍短了一些。
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宋德全
宋德全提出,大家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文艺宣传品,一个是文化艺术品,这两者都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把宣传品搞成艺术品,是身为曲艺工作者的责任。曲艺演员要有担当,要有创造精品和经典的意识,同时也要听取不同的声音,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才能促进艺术发展。
各参演单位代表
本场“一场一评”专家反复提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关于主旋律题材的创作,第二是关于曲艺的趣味特点。艺术虽然有语言的隔阂,但只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并将真善美表达出来,是不影响观众欣赏的。曲艺追求趣味,在审美效果上,我们也正在往雅俗共赏的点上追求,一代代曲艺人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
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于2024年8月8日顺利开幕,将于8月16日闭幕。作为展演的重要内容,“一场一评”以研讨会形式于每场演出结束的当晚或第二天上午举办,旨在发挥艺术理论、评论指导作用,由专家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建言献策,帮助剧(节)目不断打磨提升,同时促进曲艺、木偶、皮影艺术创作主体开展交流互动,进而推动传统艺术传承发展。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撰稿:李曈 高源)